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河上真人无畏天子,展现不屈精神_汉文帝_老子_黄河岸边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1:40 点击次数:91
河上真人河上公,面对天子不屈尊
老子在后世屡屡以有道之士的形象重现人世,相传河上公便是他的化身之一。河上公凭借其变化莫测的道术,向天子展示了得道者的尊严。
道家学说的创始人、著名哲学家老子,被道教尊奉为太上老君。关于他的传说众多,老子身上充满了神秘色彩。后世多次出现他的身影,据说黄石公、河上公、广成子等神秘人物,皆是老子的化身。
河上公又号“河上丈人”,是一位精通黄老学说的隐者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载道:“乐毅跟随河上丈人学习黄帝、老子之学。”河上公的学说就此流传开来。
河上公在汉文帝时候的一次现身非常具有戏剧性,很多部典籍都记载了这传奇性的一幕。按照《神仙传》的说法:汉文帝的时候,一位隐士结草为庵,隐居在黄河岸边,没人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,也没有知道他叫什么名字,只是看见这位隐士常常读老子的《道德经》。
展开剩余79%汉初一直将黄老之术奉为治国之策,汉文帝也非常崇尚老子之道,不仅如此,他还希望臣子们都能领会道经的精髓。汉文帝为此颁布一道诏书,命令王公贵族、卿相大夫、各地的州牧太守都要诵读《道德经》,以领会老子的思想,没有掌握道德经者不得上朝。一时,老子和《道德经》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,以至于官员们学不好《道德经》都有丢掉官职的危险。
汉文帝对臣下要求严格,自己也身体力行,以为表率。他一遍遍地读《道德经》,领会越来越深,疑问也越来越多,每当读出疑义,汉文帝就召集朝中的文臣和太学博士们来为自己讲解。汉文帝天资聪颖,对经文举一反三,渐渐地,大臣们就有点招架不住了,解释起经文也支支吾吾的。终于有一天,众位大臣面对汉文帝的一连串问题抓耳挠腮,苦思冥想了半天,还是没人能回答出来,大臣们面面相觑,无言以对。最后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禀告道:“皇上的问题臣等已经难以解答,吾皇英姿天纵,典学有成,可喜可贺!”其他臣子齐声三呼万岁。面对群臣的吹捧,汉文帝只好让他们散去。
汉文帝难倒了博学多才的大臣、太学博土,心中不免得意。但是每当读《道德经》的时候,依然无法绕过那个疑问,汉文帝只好再次召集大臣,希望有人能解释他对《道德经》的疑问。一位大臣上奏道:“黄河之滨有位看起来很有德行的隐士,日日在草庐中诵读《道德经》,皇上何不前往请教?”汉文帝一听大喜,立刻颁布一道谕旨,派使者前去询问这个问题。河上公回答说:“道尊德贵,哪里可以这样遣使遥遥相问呢?”
汉文帝得到回禀之后,下令安排仪仗,他要亲自到黄河边上请教河上公。
正在黄河边耕种的农民忽然看见旌旗招展,威武雄壮的御林军当先开路,后面是一对对高头骏马簇拥着一辆金光灿灿的马车。农民看见这个架式,知道是高官显贵出行,忙停下手中的活计,肃然而立。
仪仗很快来到黄河边,在这队煌煌的御驾面前,这座简陋的草庐简直太微小了,但是草庐却岿然不动。汉文帝派一位大臣到草庐之前告诉河上公:“皇上亲临先生的草庐,请先生出来一见。”
草庐依然沉默,僵持了一会儿,汉文帝有点生气了。但是草庐中毕竟是一位隐士,汉文帝只是派一位大臣到草庐前面责备道:“按照《诗经》的说法,‘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’老子也说过:‘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。’君王也是‘四大’之一。先生你虽然有道,但也是朕的臣民嘛。现在朕亲自前来请教,先生为什么还自高自大?”
这回草庐有了动静,只见草庐中走出一个人,正是著名的隐士河上公。他拍了拍手,往空中一跳,慢慢地升高了,停在空中,离开地面足足有百余尺了。皇帝和侍从哪里见过这样的怪事,他们仰头观看,都惊骇莫名。
河上公悬停在空中,等了好大一会儿才开口说:“我现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,中间也和人世没有们什么牵连,还是什么‘臣民’吗?皇上还认为我是你管辖之下的臣民吗?”汉文帝大惊,知道遇上了神仙,忙下了马车,对着高高停在空中的河上公行了一个礼说:“寡人无德无才,虽然勉强继承了皇位,总感到自己能力太小而责任重大,唯恐不能胜任。寡人虽然心中极其信奉道术,但是却蒙昧无知,对道经还有很多疑问,唯愿道君体察寡人一片向道之心,多多指教。”
河上公听了汉文帝这番诚恳的话微微点头。他当然知道汉文帝放下身份前来请教的诚心,因此也没有太多地为难汉文帝。河上公手一挥,汉文帝的手里多了一卷书。河上公朗声说:“你好好地研究,疑问自然就解开了。我所作的这两卷《道德经》的注解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了,只传过三个人,现在你是第四个,你可不要再给别人看了!”汉文帝大喜,他恭恭敬敬地跪下来,双手将经书捧过头顶,以示对神仙的尊重。这就是后来流传于世的著名的二卷《老子道德章句》。
好长时间,汉文帝和侍从们都不敢抬头仰视,天空中已经静悄悄的,只有一阵阵轻轻的风声。汉文帝抬头一看,河上公已经不见了。汉文帝嗟叹不已,下令在西山修筑了一座高台,时常到台上仰望天空,希望能再次见到仙人河上公,但是河上公再也没有出现。后来的道家学者认为:“论者以为,文帝喜好‘道’和《道德经》,在《道德经》上殚精竭虑,诚心上通天帝。于是天帝派遣神人降临来为他解释道德经的深奥含义。有人认为,后来汉文帝以恭俭感化天下,有上三代的遗风,大概就是河上公点化之功。”按照古代的典籍记载,在陕西有河上公的庙和汉文帝望仙台的遗迹。
道教崇奉河上公为“河上真人”。按照道教的规定,诵读《道德经》之前,首先要烧香整理衣服,礼拜十次,心中念想道教的祖师老子、河上真人、尹先生,然后才能开始念诵。
发布于:江苏省